【请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新闻技术产品供应二手培训展会物流维修求购招商招标招聘企业

新闻

在这里读懂中国机械行业 搜索 搜索
新闻首页行业资讯政策协会企业荣誉人物访谈展会快讯职教新闻新年寄语
您的位置:盘古机械网>新闻资讯>人物访谈>详情

——访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校长滕少锋

时间:2014年08月31日浏览:462次收藏分享:

滕少锋,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吉林省特级教师、长春市名校长、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劳动模范,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现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专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中专委员会主任、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吉林省中等专业学校体育委员会理事长、长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记者:滕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是已有50多年历史的老牌中专学校,长春也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可以说,回顾伴随老工业基地成长的长春职业教育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新中国职业教育的成长历程。因此,第一个问题,可否请您回顾学校历史,谈一下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理念的形成。


滕少锋: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与区域经济发展休戚与共。学校现在办学理念是“快乐成长,健康成人,立志成才”,而在这之前我们的口号是“学技术、做蓝领,终身受益”。之所以有这个变化,关键就是职业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回顾学校办学历史,我们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我称之为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计划经济时代。当时,从外部来讲,工人社会地位较高,长春又是老工业基地,对技术工人有很大需求;从教育内部讲,当时教育是极为短缺的资源,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较少。因此,中专教育得到社会的追捧。当时,学校招生的平均成绩在590分左右,最高分曾经是640分,而当时考试的总分是650分。可以说,当时学校招录的是最好的学生。


1998—2002年。这段时期是学校的低谷期。这一时期不仅在东北地区,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也处于低谷。我认为,全国范围内来讲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此之前,高等教育是极为稀缺的资源,吸引社会高度关注,在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宽了高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道路。而在以往高等教育极为稀缺的思想惯性下,老百姓更蜂拥地趋向接受高等教育,使普通高中的吸引力激增。二是国家取消了中专教育统招统分制度,接受职业教育就意味着得到稳定工作,不复存在,使中专教育吸引力大幅下降。而对东北地区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共和国重工业的长子”,到20世纪80—90年代,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已使用30年以上,急需大规模整体更新。而此际,我国区域经济实施倾斜发展战略,重点建立东南沿海经济特区和加速开发广东、上海等省市,国家对东北地区的基本建设投资比重明显下降。同时,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老工业基地由于历史惯性,掉头较慢,受到很大冲击。老工业基地辉煌不再,工人身上的光环也很快褪去,甚至被大家戏谑为“臭工人”。这种状况对长春职业教育冲击很大,许多历史上优秀职业学校,在这一时期消失了。当时,我校只有200多名职工,几百名学生,人心惶惶,许多人都在考虑学校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2002—2005年,这一时期是恢复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兴,企业用人需求增长,让人们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存在,而且还要快速健康的成长。这一时期,我们提出“学技术、做蓝领,终身受益”的口号,提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信心。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则为职业教育发展打下强心剂,推进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2005—2010年,学校进入发展期。这一时期,在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全面关注办学水平、办学质量,以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重点是吸引更多的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而从外部看,长春在2009年进入了汽车行业发展的井喷时期,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极为旺盛,这也带动了职业教育发展,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学校发展最快的时期2010年至今是学校发展提升期,在经过发展后,学校开始重新沉淀审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理念,在示范校的带动下,学校将重心放在内涵发展建设上,提出了“快乐成长,健康成人,立志成才”的办学理念,强调以人文本,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回顾学校的发展历史,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因此,我们在办学特别强调两点,第一要紧扣经济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第二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否则,职业教育就会走进一条死胡同。而从外部,则需要整个社会提高对技术工人的重视,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职业教育扫除思想障碍,也才能真正保障产业持续发展的人才供给渠道。


记者:您刚才从学校发展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休戚与共的关系。那么,学校在服务区域发展的过程中都做了怎样的设计,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滕少锋: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核心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服务。劳动创造价值,如果一个社会鄙视劳动,不尊重劳动,进入企业后不愿意从事劳动岗位,这个社会的发展就会面临困境,就没有前途。我们在办学理念中提出“快乐成长,健康成人,立志成才”。其核心就是培养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热爱劳动的技能人才。在学校,我们现在还保持着劳动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让他们能够热爱职业,进而为经济发展、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近两年学校为以一汽为代表的汽车产业提供了2500名毕业生,为以轨道客车、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提供了500多名毕业生。毕业生本地就业率100%。我认为这就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的最大的贡献。这是其一。


其二是服务大中型企业,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技术培训。学校和企业在人才的培养培训中各有优势,学校在邀请企业高级技能人才上课的同时,也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教育培训服务。例如,我校根据企业需求,以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为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涉及机械加工、电气运行、汽车应用等7个项目的员工培训,促进了企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受到了企业的热烈欢迎。


其三是服务小微企业,为其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学校积极为小微企业产品升级、技术改造等提供咨询和服务。示范校建设以来,先后有15名教师参与5家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升级改造业务,为企业创造间接价值近百万元。例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3名教师为吉林省帝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在产品升级中进行电路设计和程序编制,一次性为企业创造效益15万元。以上三点是我们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其中人才培养,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核心,是重点。这个必须紧紧把握住,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记者:您刚才反复提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学校在人才培养改革进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


滕少锋: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是这个核心,不能有丝毫的偏差。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学校主要思路是抓好“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项保障”。具体讲,以专业建设为主线,抓好课程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两个重点,做好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建设和制度建设三项保障工作。


这其中,我们的经验是:引企入校是校企合作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来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还缺乏长期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功利性和消极因素比较明显。因此,推进校企合作工作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寻找合作点。我校在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发现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缺乏内部培训、技术研发力量薄弱的小微企业对职业教育更为渴求。而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又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等,只是整体力量不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校企合作中将重点放在扶持小微企业上,引企入校,一方面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将其变为学校忠实可靠合作伙伴。例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长春通立汽车商贸有限公司共建“产学融合”的汽车维修生产性实训基地,即“一汽大众第三维修车间”。校企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原则,共同探索“教学工厂”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企入校,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创设真实的生产环境,实现了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教室与车间、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工作的五位一体,做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任务、教师与师傅、培养与使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五个对接,创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通过合作,目前这一企业产值已达上亿元,在这一实训基地培养的我校学生在长春汽车行业企业员工技能大赛中多次夺得一等奖。从实际来看,这一模式非常成功,既推动了企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做出了贡献;又满足了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了长期忠实的校企合作关系,一举多赢。


记者:引企入校这一模式在学校能够取得成功,其关键点都有哪些?


滕少锋:校企合作能够建立有效的联系并取得成功的关键点,我认为有这几个方面。第一,校企双方要有合作的基础。比如,校企之间的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这是许多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基础。但是,在实践中,我们认为这一基础最为重要,但是也相对薄弱。因为企业用人需求如同波浪,有高低起伏。如果学校只是简单满足企业这一需要,那么就会处于弱势地位,其合作关系也难以得到长期稳定的保障。因此,我们在引企入校环节中,重点考察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既满足他们的人才需求,又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撑。这样通过长期合作,校企之间将逐步建立水乳交融的关系,校企合作也自然得到了长期有效的保障。


第二,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要目光长远。要认清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而不是经济需求。要紧紧抓住这一根本目的。学校在引企入校伊始,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学校为企业提供厂房,企业设备与学校部分设备,双方共享。许多人不理解,认为学校在经济方面吃亏了,可以把这些厂房租赁给付费更高的企业。当时,学校做了很多工作,让大家认识到,学校引进企业是为了选择适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企业,目的是为广大师生创造条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工艺流程、企业文化,以及对员工职业素养要求。要帮助企业发展壮大,进而更好地满足学校的人才培养需要。过于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就会本末倒置,南辕北辙。


第三,转变观念是重点。在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中,广大教职员工观念转变是重点也是难点。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初,广大教职员工绝大部分都是普通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不转变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创新等都是缘木求鱼。因此,学校首先抓的就是师资队伍建设。我校是全省最早有系统成规模派出教师参与国外培训的职业学校之一。在当时,学校就坚持无论资金多紧张、教学任务多繁重,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让教师尽可能多的参加国内外的学习。目前,学校每年参与各级各类培训300多人次,三分之一以上的教职工参与过国外培训。通过国外培训,教师开拓了眼界,对新思想、新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减少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阻力。然后是大力推进教师下厂实践、入企锻炼,要求所有专业教师都必须完成这一工作。通过这一锻炼使教师全面接受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流程、工艺流程、最新技术有了直观清醒的理解。同时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师资培训和开展校本培训,全方位地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最终使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在教职员工脑中扎根发芽,进而推进各项改革创新措施的展开。


记者:长春机械工业学校历史悠久,听您阐述也几经沉浮。当前,我们处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您对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梦想?


滕少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让学生“快乐成长、健康成人、立志成才”。我们的学生90%是农村子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弱势群体子弟,将他们培养成才是我最大的梦想。


我认为,职业教育虽然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但是它的核心始终是学生,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有用之人是其根本宗旨。因此,学校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坚决杜绝片面重视技能培养的倾向。在教学中,除了强调技能培养外,还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基本文化素养的培育。学校正在计划开设艺术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我认为这些对学生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此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也非常重要。就像前面所说,当前社会鄙视劳动的氛围还很严重,职业劳动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例如,与我校开展合作的一家企业,将高级技术工人更名为“现场工程师”,这一方面从形式上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形象;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工人”标签所代表的形象还很差,还未得到社会的认可。


所以,提到我的职业教育梦想就是我们的学生有着光辉的发展前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在社会有地位、有尊严,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产业工人都能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这一前景有些问题需要教育内部解决,但是更主要的还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是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整个社会观念都在进行着快速的转变。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职业教育正经历着天翻地覆的转变。长春机械工业学校乘此东风,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示范校建设更是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学校的良性发展也得到社会、家庭、学子的认可,报考学校的优秀学子越来越多。千舟竞发东风助,正是扬帆远航时。我想在当前的氛围下,我的职教梦想,应该很快就能实现。




热门新闻

业务咨询:932174181   媒体合作:2279387437    24小时服务热线:15136468001 盘古机械网 - 全面、科学的机械行业免费发布信息网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备12019803号